为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的决策参考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5月13日,我校在游仙校区书院会堂组织了2022届、2024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解读会。各二级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等40余人参加报告会。会议由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李鹏主持。

会上,第三方专业机构麦克思的资深专家对我校《2024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和《2022届毕业生中期发展与培养达成评价报告》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全面解读。围绕教学质量、教学投入、教学培养反馈、成长支持四大维度,重点从毕业生落实与流向、就业质量与发展、素养与能力达成、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师生互动、校友评价、指导与服务十大方面,通过纵向对比历届数据和横向对标同类高校水平,系统分析了我校各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成效与不足。全面评价与反馈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达成度、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和满意度,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建议,为我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罗小娇作总结讲话,她强调本次解读会对学校持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各职能部门和专业学院要以本次报告内容为指引,聚焦问题导向,深入研究教学与就业质量的内在联系,加快构建“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针对学校专业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她提出了四个行动计划:一是建立全周期跟踪体系,构建“半年-两年-五年”毕业生发展跟踪机制,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二是要深化产教融合,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与企业合作设计“订单式课程+实践项目”,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三是要实施精准育人服务,各专业学院应深入分析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的相关数据,特别是针对那些满意度较低的专业,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四是推进教学改革创新,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教学创新,推广项目式教学、混合式教学、AI赋能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本次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解读会的召开,标志着我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作上迈出了坚实一步。通过第三方机构的专业评估和数据分析,学校全面掌握了人才培养的成效与不足,为下一步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强化人才培养质量闭环管理,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有理想、多专多能”应用型人才。